钢结构件加工变形原因发表时间:2023-04-18 09:21 钢结构由于其重量轻、施工简单,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高层建筑等领域。需要了解采购前后的功能要求。 基于开槽法应力释放技术,解决了整体钢结构残余应力大、材料除去率低、变形严重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控制了零件加工后的变形程度,提高了产品的加工效率。 初步处理方案如下: 1、铣削方案铣削方案在铣削方案中,工件底弧表面经过多次粗加工和半精加工,留有0.5-1mm的余量。在底弧面应力释放和变形后,用球头铣刀对底弧面进行精铣。铣后底弧面尺寸符合要求。多次半精加工的间隙实际上是释放底弧表面残余应力使其变形的过程。通过加工过程中的应力释放,降低了工件精加工前的残余应力,精加工后底弧表面的变形较小。然而,铣削方案需要安排多个半精加工、应力释放和较长的生产周期。采用球头铣刀。刀具与工件为点接触,刀轨为往复运动形式。为了保证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减小刀具的行走距离。因此,刀具轨迹很长,铣削效率很低,刀具磨损严重。 2、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方案中,工件底弧表面粗加工,留有较大的余量。底弧面采用线切割加工。采用电火花线切割方案,工件底弧面留有较大的余量,取消了铣削方案中底弧面的半精加工工艺,有效缩短了钢结构产品的生产周期。线切割与工件在线接触,一次成形精加工,有效提高了加工效率,避免了刀具磨损造成的生产成本。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后,底弧表面变形较大,变形量可达1mm,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底部弧面变形后很难矫正,影响装配精度,造成产品报废。 3、钢结构制作时,装卸车根据实际长度焊接适当数量的吊点是方便的。其优点是不会导致钢构件变形和涂层剥落。 4、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车速,防止钢结构构件之间的碰撞。 5、装载车辆时,在部件下面垫上适当数量的枕木。 6、吊装位置钢结构如何采取防护措施?是捆绑包装的。 7、装载时,构件下面应铺一层竹胶板。 上一篇厂房车间
|
|